童軍課程的反思

 

    台灣的學生何其幸運,因為在台灣「童軍運動被納入正式的課程之中, 學生在課堂上就可以接觸到童軍;但卻又何其不幸,因為童軍被納入正式課程之後,為了適應學校的環境變得有點四不像,加上升學主義掛帥之下,童軍課常成為其他教師借課的對象,或是教師執著於童軍技能的教授,而忘了童軍究竟要帶給孩童的是什麼?

 

         許多人都誤解了童軍,印象中都以為只是群穿著奇怪衣服的組織,或是只會打繩結、生火,或是玩些無聊的幼稚遊戲。我們不妨看一下以下的短片,短片中童軍運動的創始者「貝登堡爵士」會告訴你,究竟童軍在做些什麼?

        

 

      貝登堡強調童軍是希望培養出3H的青少年,即快樂(Happy)、健康(Healthy)、有用(Helpful )的公民,目的在學校教育之外,還能透過童軍的活動培養出青少年的品格,換言之繩結、刀斧、生火等各項技能不過是吸引孩童的工具和手段,最重要的是在於「品格教育」,最終目的是希望培養出「對社會有用的良好公民」。

     但是在一般學校中受限於上課時間和環境,如何引導學生在短時間內也能有所收穫,目前想到的就是遊戲,將一些體驗教育的內容帶到課堂中,讓學生透過這些活動能有所成長,尤其在品格教育上,當然目前還在進行行動研究的階段,一邊做一邊反思看對學生是否造成影響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ngkan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